文‧陳泰倫
 

 現今的台灣教育(老師與父母親),大多還是停留在「跟隨型」的教育觀念-跟著過去與現在所謂的「成功典範」在學習。學習前人、成功典範的優點並不是不對,可是一味的跟隨,卻忘了教育的未來性與發展性,就容易形成教育停滯不前的現象,無法跟上時代的脈動。

 我在「培養未來在等待的人才」文章中,提出了「社會與能力發展結構」的概念,下圖的三角形,是延伸上次發展階段所對應的職業工作發展進程。如果我們希望孩子的未來有比較好的成就、領域或工作模式,現在教育孩子的內容與準備的方向必須有所改變,而不是一味的只照以前的路來走。一般的跟隨式教育,會教出落後至少一個發展層次的未來機會,為了孩子未來著想與預備的老師與父母親們需要有所警覺。

 傳統的教育模式,是為了適應工商業國家所形成的學習結構。傳統的工商業時代,工廠需要一群同模子製造出來的優秀員工,因為他不需要太有創意,他需要的是照章執行(體力勞動、基本行政型)。作家黃春明有一個很貼切的例子來說明傳統教育:他形容傳統教育就好像「輸送帶」一般,老師就如同輸送帶兩旁的女工,學生就是等待組裝的基座。基座經過不同的女工(老師)處,就被組裝上特定的元件,所有經過這個輸送帶的基座,就會被組上相同的元件,最後經過品管人員的Q.C.檢驗(考試)後就完成了完整的商品。產品銷售時為了品牌區分,於是貼上了「台大牌」、「中山牌」、「清大牌」、「輔大牌」…這就是我們的傳統教育!

 傳統教育只能幫助孩子達到第二與第三階層之間,並不能把孩子推到最高層次。當我們(台灣)即將跳離「開發中國家」的層級,進入已開發的進步國家行列時,所有的父母與老師一定要張大雙眼,讓自己的頭腦清醒。不要再只用過去的教育方式來教我們的孩子,因為他們跟我們生活的世代是完全不同的。

 教育的本質與目的是要改變過去與改變未來,讓原本在中低階層的孩子,有機會透過教育的幫助與提昇,有機會進階到較上層的領域。我們想培養孩子成為未來的人才,並不是只著眼於賺錢、事業,也包括希望孩子能擁有正確判斷事物與學習新知的能力,並能運用自己的能力來幫助別人、幫助社會。

 培養孩子成為未來等待的人才,是所有老師與父母親的責任。我們先領悟到了,所以透過各種媒介-文章、網路、教材、教具、教師研習、親子講座……等來宣導與協助老師與父母親。這是我們的使命與熱情所在,希望大家能一起為孩子的未來盡一份心力,讓孩子的未來真的是充滿了七彩炫麗的生命色彩。

 傳統的成功典範與軌道已經消失了!繼之而起的將是能預備未來的新教育觀。我們的孩子需要的是未來式的教育方針與能力養成,不要繼續再一味的依詢傳統成功典範來訓練出一批批落後一個層次的過去人才。台灣教育需要新典範!老師與父母的觀念需要新典範!

(其它Tellen老師文章請參閱 www.mi-kmi.com 網站之教育專欄)